一、阅读苏轼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,然后回答试题。
丙辰中秋,欢饮达旦,大醉,作此篇兼怀子由。
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。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?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。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间!
转朱阁,低绮户,照无眠。不应有恨,何事长向别时圆?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
1、“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’’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矛盾心理?
参考答案:表现了词人苏轼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理,既想超然物外,登临仙境,又担心“高处不胜寒”,难以割舍现实生活。
2、作者最后的选择表明了他怎样的生活态度?
参考答案:执著现实,热爱生活。
3、这首词中蕴涵的人生哲理是什么?
参考答案:这首词上片谈出世与人世的矛盾,结论是人间虽有烦恼,但也胜过天上的孤寂,表现出作者对人间生活的挚爱之情;下片谈对悲欢离合的看法,以自然之理比喻人生之理,指出人生不可能完美无缺,应该以达观的态度来看待人生,才能解脱内心的烦恼,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。
二、阅读下面一段话,然后回答问题
伏惟圣明以孝治天下,凡在故老,犹蒙矜育,况臣孤苦,特为尤甚。且臣少仕伪朝,历职郞署,本图官达,不矜名节。今臣亡国贱俘,至徽至陋,过蒙拔擢,宠命优渥,岂敢盘桓,有所希冀?但以刘日薄西山,气息奄奄,人命危浅,朝不虑夕。臣无祖母,无以至今日,祖母无臣,无以终余年。母孙二人,更相为命,是以区区不能废远。
1、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,并归纳每层的大意。
参考答案:第一层至“特为尤甚”,打出“圣朝以孝治天下”的旗号,作为自己不能奉召出仕的最重要的道德依据。
第二层至“在所希翼”,表明自己不能奉召出仕,并不是忠于前朝,保全名节,以打消晋武帝的疑虑。第三层,叙述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情况,表明自己尽孝祖母的心迹。
2、文中的“圣朝”、“伪朝”分别指哪一个具体朝代?
参考答案:圣朝指晋朝(西晋),“伪朝”指蜀汉。
3、作者特意标举“圣朝以孝治天下”,这是运用了什么说理方法?
参考答案: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
4、“但以刘日薄西山,气息奄奄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?
参考答案:比喻。
【推荐阅读:2022年成人高考,《大学语文》模拟题及答案7】